小伙伴们,大家好,小云最近又发现了一本宝藏期刊,医学沾边,有稿就收,审核还快,国人发文量多,非常适合急于毕业,晋升的宝子,一起瞧瞧吧~
期刊简介
Biomedicine & Pharmacotherapy
ISSN:0753-3322
影响因子:7.5
分区:JCR Q1;中科院二区
年文章量:1500篇左右
收录范围:主要发表临床、基础医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报告、综述和初步通讯或致编辑的信函。
一般感兴趣的领域将包括癌症,营养学,神经退行性疾病,心脏和传染病。
审稿周期:审稿周期中位数是49天,接收函周期中位数56天,在线出版周期中位数6天
版面费:$3420
说了这么多,那刊载的文章质量如何呢?真的水吗?好不好复现呢?小云通过一篇近期发表的文章带大家瞅瞅吧~
题目: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揭示川博皂苷VI的抗血栓作用机制
发表时间:2024.4
关注公众号,后台发送“123”可以直接获取原文PDF,文献编号:240520
研究背景
续断可能具有抗血栓作用,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Asperosaponin VI(续断皂苷VI)。然而,续断皂苷VI的抗血栓作用和药理学机制尚不清楚。
研究思路
体内实验研究:通过体内实验展示了Asperosaponin VI的抗血栓活性,包括抗凝血特性,以及对小鼠急性肺血栓形成的影响。
药物动力学评估:使用SWISS ADME工具评估Asperosaponin VI的药物动力学,包括口服生物利用度和静脉注射给药的适用性。
代谢组学分析: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Asperosaponin VI对小鼠急性肺栓塞模型的代谢产物变化,以揭示其潜在的抗血栓途径。
网络药理学分析:通过预测Asperosaponin VI的相关靶点,并进行基因本体(GO)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(KEGG)分析,探索其抗血栓机制。
分子对接:对Asperosaponin VI与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研究,以验证其与靶点的结合能力。
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验证:通过体外实验验证Asperosaponin VI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,以确定其抗血栓效果是否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实现。
主要结果
-
静脉注射是续断皂苷VI的适宜给药途径
研究者使用了SwissADME这一在线工具来评估Asperosaponin VI的药物动力学特性,包括其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、进入大脑的穿透能力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。通过分析,发现Asperosaponin VI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。因此,研究者转而考虑其他给药途径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后进行的凝血时间测试显示,Asperosaponin VI显著增加了凝血时间,表明其在体内具有抗凝血效果。基于这些发现,静脉注射是Asperosaponin VI的适宜给药途径。
-
Asperosaponin VI 的抗凝血和抗血栓特性
经典凝血试验表明,Asperosaponin VI 处理显着延长 APTT 和凝血酶时间 (TT),表明 Asperosaponin VI 具有抗凝血活性。
Asperosaponin VI 显着抑制小鼠体内胶原蛋白/肾上腺素诱导的急性肺血栓形成。Asperosaponin VI 增加了小鼠的存活率并显着减少了血栓形成。
在急性肺栓塞小鼠中,Asperosaponin VI降低了肺系数和TXB2、6-keto-F1α和6-keto-F1α/TXB2水平。
Asperosaponin VI 显着抑制 ADP 诱导的急性栓塞。恢复百分比增加,恢复时间缩短。
通过测量关键血流动力学参数,研究了 Asperosaponin VI 抑制血栓形成的机制。经典凝血测定表明,Asperosaponin VI 增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、凝血酶时间(TT)、凝血酶原时间(PT)和纤维蛋白原时间(FT)。Asperosaponin VI治疗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(MPV)、血小板比容(PCT)和血细胞比容(HCT)百分比显着下降,而PLT和红细胞计数显着增加。
-
利用代谢组学探索 Asperosaponin VI 的抗血栓途径
为了探索Asperosaponin VI的潜在抗血栓途径,在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中分析了Asperosaponin VI、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代谢变化。结果显示Asperosaponin VI通过改变异常的代谢状态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显着的作用。Asperosaponin VI 可改善 APE 病理学。HMDB 和 Metlin 数据库中鉴定出了其中 25 种代谢物。
基于MetaboAnalyst 5.0的Met PA分析,相关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以下通路: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、苯丙氨酸、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、亚油酸代谢、苯丙氨酸代谢、甘油磷脂代谢、花生四烯酸代谢、泛醌等萜醌生物合成、α-亚麻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。
-
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Asperosaponin VI的抗血栓通路
为了进一步探索Asperosaponin VI的抗血栓途径,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了100个Asperosaponin VI靶点。
利用GO和KEGG分析寻找Asperosaponin VI的潜在靶点,并对BP、CC和MF的100个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。
GeneCards 数据库产生了 1271 个与急性肺栓塞相关的基因和 4532 个与凝血相关的基因。在潜在的急性肺栓塞靶标、凝血靶标和Asperosaponin VI靶标中确定了28个共同靶标。应用 GO 富集分析来识别与 28 个潜在靶标相关的 BP、细胞成分 (CC) 和 MF。KEGG分析提示,共同靶点可能主要通过激活血小板、TNF、HIF-1、VEGF、cGMP-PKG等信号通路来调节血栓形成。
为了研究Asperosaponin VI的抗炎靶点,对具有高度值的关键靶点进行了分子对接。推断Asperosaponin VI与关键靶基因(F2、PTPRC、JUN、STAT3、SRC、AKT1)的转录蛋白结合的能量低于-10 kcal/mol。此外,大多数核心靶蛋白的结合能小于零,表明化合物与核心靶基因之间的关键附着。
-
Asperosaponin VI 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
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 Asperosaponin VI 可能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。因此,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得到验证。在体外,Asperosaponin VI不诱导血小板聚集或显著影响血小板活性。相反,Asperosaponin VI通过抑制ADP、AA和胶原蛋白的刺激作用而表现出显着的剂量依赖性抗血小板活性。Asperosaponin VI 对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 19.15% 和 28.20%。同样,Asperosaponin VI 也能抑制 AA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,抑制率分别为 18.68% 和 28.70%。Asperosaponin VI 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,抑制率分别为 14.19% 和 21.72%。因此,Asperosaponin VI 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。
文章小结
研究首次使用 SWISS ADME 系统和凝血试验来确定 Asperosaponin VI 的药代动力学并确定适当的给药途径。该研究的重点是利用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预测 Asperosaponin VI 的抗血栓功效和作用机制。而且得到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的支持。整个研究流程从体内实验到分子层面的详细分析,构建了一个多角度、多层次的研究策略,旨在全面理解Asperosaponin VI的抗血栓效果及其作用机制。整体文章还有一定含金量的,复现起来难度不是很大。补充一句,这本期刊曾经是预警期刊,但近三年已经不在预警期刊名单了,对于急着毕业评奖,或者评职的宝宝,可以大胆尝试~这么赞的期刊和文章,还不点个收藏,细细品味?另外小云这里有最前沿的生信服务器供您使用,想要尝试的同学欢迎扫码咨询小云!

定制生信分析
云服务器租赁
热点推荐
代码合集(点击查看)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云生信学生物信息学):7+救命神刊,又快又“水”!中医药可投!代谢组学+网络药理学+分析对接+干湿结合,18天光速见刊!